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武敏菁 范質惠)10月31日上午,益陽市赫山區(qū)人民法院滄水鋪法庭值班人員發(fā)現法庭門口放著三大袋水果,經查看,是一位名叫張某的當事人交完材料后放門口就走了。該庭書記員劉羽歆隨即撥打了張某的電話,張某說失聯的被告終于與其主動聯系并已將錢付給他了,他十分感謝法院。劉羽歆表示心意已領,最終將水果退還給了張某。原本以為事情到此已結束,一周后,法庭收到了張某郵寄來的一面錦旗。
張某是益陽市赫山區(qū)某村殘疾貧困戶。為了養(yǎng)家糊口,增加收入來源,2023年,張某向李某經營的湖北省仙桃市某生物公司采購了一批黃鱔苗進行養(yǎng)殖,并支付了18000元黃鱔苗款,但該公司既未按合同約定提供黃鱔苗及養(yǎng)殖技術,亦未退款給張某,在此期間甚至將公司進行了注銷。張某遂將法定代表人李某訴至法院,要求李某返還黃鱔苗款。
案件受理后,伍敏菁法官辦案團隊遂開展相關訴訟文書送達工作,然而,李某的三個電話號碼處于停機或空號狀態(tài),采取郵寄送達、委托送達均未成功。張某無法提供李某其他聯系方式,也不知道李某在湖北省仙桃市的家庭住址或其他居所??紤]到張某家庭貧困不愿先行墊付公告費用,辦案團隊遂決定采取最“霸得蠻”的送達方式——線下上門送達,于是辦案團隊工作人員劉羽歆、聶文斌等人踏上了去湖北省仙桃市的送達之路。
10月24日下午,劉羽歆、聶文斌等人驅車4小時至湖北省仙桃市人民法院長埫口法庭(被告李某戶籍所在地管轄法庭),經查詢,被告李某及其公司雖曾在該法庭有相關案件,但被告李某當時未到庭,電話號碼也進行了更換,公司已進行了注銷。隨后,劉羽歆、聶文斌遂從長埫口鎮(zhèn)驅車至被告李某原公司注冊登記地址,但場地已更名換姓,經詢問,無人認識李某,工作人員無功而返。25日上午,劉羽歆、聶文斌等人驅車至被告李某戶籍所在地仙桃市西流河鎮(zhèn)某村村民委員會,經了解,被告李某已有五十多歲了,其父母都也已去世了,家中無妻小,據說李某曾在四川服刑后出獄,村委會也不知道李某的去向。根據村委會提供的線索以及沿路打聽,劉羽歆、聶文斌等找到了李某的原住所,但李某的房屋已經倒塌荒廢,雜草叢生。幾經詢問周邊村民,都不知李某的去向,辦案團隊于是決定在當地村委會以及李某原住址附近的電線桿等處張貼公告。張貼完公告正準備返程時,路過的一村民見狀前來詢問情況,經交談,原來該村民是李某的嫂子,但她也不知道李某的去向,多年來幾乎沒有聯系,表示會盡力配合法院聯系。返程后,辦案團隊以為該案只能以公告送達傳票缺席審理了,然而事情出現了轉機,在當日周末時、李某得知公告送達事項后派人立即聯系了張某,雙方最終達成了和解,李某將相關款項已支付給了張某,張某向法院撤回了起訴,案件得以圓滿解決,于是便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責編:楊紹銀
一審:楊紹銀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